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景区动态 > 景区新闻

这场黄大仙的文化盛宴你 get到了吗

  今日,《金华晚报》专版刊发《崇德向善,走向世界的黄大仙文化|这场黄大仙的文化盛宴你 get到了吗》一文。



  黄大仙文化节走过20年,举办了11届,不断创新着形式。黄大仙文化蕴含着“普济劝善”的精神,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美国、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有着广泛影响力。通过举办文化节促进黄大仙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、交流,这是金华山一直以来开展黄大仙文化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根本遵循。



  本届文化节多方面进行升级提档,对黄大仙(黄初平)的生平事迹以及精神内涵进行再梳理再定位,确定以“崇德向善 普济共享”为活动主题,更突显“善”文化这一具有全球普世性的文化元素。在10 月24日举行的黄大仙文化发展研讨会上,来自艺术界、教育界、商界、学界等黄大仙文化爱好者作《让金华山以少年的姿态再次出发》等主题演讲,开启一场黄大仙文化价值梳理挖掘的盛宴。

  信俗是黄大仙文化申报人类非遗的核心

  与黄大仙文化有关的有2块国家级非遗招牌。浙江师范大学教授、黄大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华文在题为《信俗:黄大仙文化传承的核心和本质》的报告中提出:历史悠久的黄大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,内涵不断丰富,精神内核被不断强化,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。文人雅士的诗文吟诵,以及如今仍存续于金华山,关联着景观和遗迹的大量黄大仙传说支持了信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
  从本质核心看,信俗贯穿于黄大仙文化整个传承和传播过程。不管是从形成黄大仙文化的最初源,还是过程中适应时代发展的不断充实与变化,以及宫观的建而毁坏、坏而重建。文人的诗文吟诵和民间传说的不断传承和强化,都是在信俗的基础上,对于黄大仙文化的发展。今天,黄大仙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,部分原因在于其符合民间生活需要的信俗,反之又强化民众对它的信仰和心理依赖。因此,保护好黄大仙的信俗,保护好扎根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传说故事,是对黄大仙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根本遵循。

  做好黄大仙文化现代化转化

  浙商总会顾问郑宇民在研讨会上提出,黄大仙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有如此大的影响力,因为它与“神”越来越远,而离人类生存的现实社会越来越近。信俗的背后是对人类社会“向善”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引领。

  郑宇民认为,围绕黄大仙文化要做到挖掘、保护、创意、增持。金华山需要引有现代思维、现代产能能力的人才,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把这座山的内涵场景化、立体化。

  20年前,凤凰卫视的梁冬有机会去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工作,在黄大仙文化的影响下,最后选了百度回到祖国怀抱,如今他成为正安中医创始人。梁冬觉得,传统文化的意义,就是在关键时候会鼓励你去做正确的事。

  但他也认为,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。在今天继续探讨中国传统文化,应该从其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着手,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适用性、实用性,比如要做好黄大仙文化中的中医文化、道义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链接,与现代科技的链接,这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新的传播方式。

 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盖建民在研讨会中也讲到,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典生命智慧的现代社会文明视角来看,有三个基本健康理念值得特别推崇:“生为第一”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;“性命由己,操之在我”的命运自主思想;延生有术的生命实践操作思想。而黄大仙文化,在其传说故事、民间信俗的传承中同样蕴含着相近的生命智慧,可以为如今“健康中国”建设中,提供思想启迪。

  以少年的姿态再出发

著名词曲音乐家、《母亲中国》总导演陈越曾经连续三年,分别以百辆机车大骑行、儒释道水上漫淡和空降金华山最高峰的形式,完成了对家乡金华山“水陆空”三界的多维考察。

  他认为,长期以来,一提金华山,大家马上会想起双龙洞,可见金华和双龙洞给人的印象连接是成功的。不过,时代在变化,一个双龙洞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金华山当今和未来的发展需求。眼下,我们需要给金华山寻找一个更持久、更高站位的连接,而这个连接对象,就是金华山上的黄大仙。在他看来,黄大仙是金华山从“溶洞游”进入“心灵游”的一个“最佳代言人”,也是金华山“少年感”的最佳IP形象。请黄大仙为金华山代言,让金华山为黄大仙赋能,从而让金华山以少年的姿态,再次焕发光彩。

 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陈越建议,加强对金华山黄大仙文化的宣传力度,创作出更多的音乐、美术、影视等文艺作品,开创“少年金华山”的文化品牌,设计“少年黄大仙”的IP形象。借助“少年黄大仙”的IP,把“少年金华山”打造成中国首个以“少年”为主题的产业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。